搞好“三項保障” 狠抓責任落實
近年來,長沙縣逐步形成了從體制機制、財政投入和隊伍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一是加強機制保障。形成了研究部署工作的“常會”機制,縣委、縣政府每年多次召開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形成了責任到崗到人的“常管”機制,各級、各部門建立了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的副職以及其他副職“一崗雙責”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每年組織進行嚴格考核,獎懲兌現。形成了部門聯動的“常檢”機制,每逢重大節日和重要時段,由縣政府統一部署,部門聯動,以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為重點,組織開展安全大檢查,促進了各項安全生產工作的落實。
二是加強經費保障。縣財政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去年安全生產專項經費達600多萬元,主要用于宣傳教育、年度獎勵、專項整治、重大隱患治理、應急救援、行政許可、示范鄉鎮創建等。今年,在全面壓縮政府部門工作經費的情況下,該縣安全生產工作經費不但沒有壓縮,反而增加了,縣財政還決定每年給鄉鎮安監站補貼部分工作經費。
三是加強安監隊伍建設。2003年成立安監機構以來,安監隊伍不斷壯大,縣安監局由剛成立時的6名工作人員增至20多名。各鄉鎮(街道)設立了安監站,并配備2-4名專(兼)職安監員,各村(社區)都明確了1名經培訓并持證上崗的安全生產信息員。全縣基本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突出重點領域 加強安全監管
縣政府以高危領域為重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工作。
一是深入開展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特種設備等安全專項整治。2002年以來,共取締非法開采的非煤小礦10多家,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地下礦5家,關閉高污染的化工企業30多家,取締煙花爆竹非法生產經營300多家;2004年,引導13家煙花鞭炮生產企業全部退出生產。
二是抓好重大隱患治理。2006年,縣域內一關閉10多年的鎢礦死灰復燃,非法開采迅猛,礦洞達30多個,開采人員最多達3000余人。為徹底消除隱患,縣政府投入30多萬元,對所有礦洞實施了爆破封堵。為徹底解決了非法開采問題,成立了由12名人員組成的管理小組,縣政府每年安排專項工作經費40萬元。暮云鎮湘江興馬洲渡口,渡船是一艘普通船,近幾年來存在違規渡運小汽車和人車混渡的問題。今年,縣政府投資120萬元,購置了一艘可載3-4臺小汽車的汽渡船,并對碼頭進行改造,新渡船近期將投入使用。
三是嚴格安全準入。從2005年起,縣政府對招商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安全審查,明確不引進、不審批影響縣域安全生產的高危企業,停止地下礦建設項目,全縣安全生產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廣泛宣傳教育 全面創建安全示范鄉鎮
一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以“治理隱患、防范事故”為主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今年從5月份開始,以《今日星沙》報為載體,舉辦安全生產宣傳專欄,每周1期,時間為一年。二是認真抓好安全教育培訓,全縣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三是大力開展安全生產示范鄉鎮創建活動,基層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