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我國投入大量資金發展航空輪胎產業,研發了波音系列多種機型輪胎,取得了國產斜交航空輪胎在國內民用航空用胎市場上的份額超過1/3的可喜成績。但進入21世紀,隨著子午線航空輪胎應用日益普及,投入運營的新機種幾乎100%配套子午線航空輪胎,國產斜交胎在國內民用航空用胎市場上的份額已經由原來的1/3下降到幾乎為零。
子午線航空輪胎是高科技含量產品,此前全世界僅有4個國家的5家企業掌握子午線航空輪胎技術并實現了產業化,其中法國米其林集團公司一直保持技術、市場領先的地位。西方發達國家對子午線航空輪胎技術實行封鎖和壟斷,不公開,不轉讓。航空輪胎歷來是戰略物資,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國家航空安全就受制于人。為了趕超國際航空輪胎技術的先進水平,必須不失時機地研發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子午線輪胎,搶占航空輪胎研發技術的制高點。在這一背景下,具有40年制造和翻新航空輪胎經驗的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踏上了子午線航空胎研發這條路。
2006年,子午線航空輪胎研制項目正式立項,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曙光院攻克了子午線航空輪胎設計理論、關鍵材料、關鍵工藝、關鍵設備等難關,優選出實施方案。2008年1月17日,該院研發的首條子午線航空輪胎成功通過國家標準規定的各項靜態和動態試驗,達到裝機要求,中國子午線航空輪胎實現了“零”突破。2008年12月26日,裝配該規格子午線輪胎的國產第三代戰機首飛成功。我國子午線航空輪胎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對這一技術長達28年的壟斷,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有能力研發、制造、試驗子午線航空輪胎的國家,國內清一色斜交航空輪胎的局面也從此得到根本改變。曙光院也由此成為我國第一家研發成功子午線航空輪胎的企業。
從最初的蘇聯援助到自主研發,從落后的螺旋槳飛機到先進的噴氣式飛機,從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二代機到迎頭趕上四代機,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秉承“航空有我,事業報國”的宗旨,始終與我國航空工業并肩前行,共同見證了從弱小到強大、從仿制到創新的飛躍。